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胡马最新章节列表 » 第112章 促膝长谈,痛定思痛不忘初心 (2/3)

第112章 促膝长谈,痛定思痛不忘初心 (2/3)

文/邹晓春
胡马 | 本章字数:234.68万字 | | 胡马txt下载 | 胡马手机阅读
利用国企改制对尹军萍进行利益输送。我想,作为宋城的市长,的确存在把关不严丧失原则的问题,但我敢保证自己没有利益输送的主观意图,市委常委会定好调子,国资委、发改委、工信委把具体方案报给分管市长,权利责任层层明确。至于其他问题,更经得起检查。有人说我卖主求荣,朱省长一手栽培我,我最后却投靠上官黎明。这是什么话,天大的冤枉!朱新风和上官黎明共事时间不长,也没有什么冲突,我和朱新风关系好哪里就得和上官黎明不共戴天。他是省委一把手,谁不想和他搞好关系,我和他搞好关系怎么就十恶不赦了?现在上官黎明接受调查了,谁都巴不得和他撇清关系,好像和他撇清关系就是两袖清风的好官。我被提拔担任市委负责人时,省委一把手是上官黎明,这是事实,无法篡改,我也不想篡改。”刘贞吉说,语气中多少有一些无奈。

刘贞吉今天把他们带回老家,是对职场舆论心灰意冷的反应还是正常安排?想到这里,袁晋鹏宽慰说:“老师,清者自清,您何必在意一些谣言呢。人在官场,没有谣言才奇怪。”

刘贞吉叹息一声:“唉!我参加工作以来,最大的缺点是谨小慎微,但最大的优点也是谨慎。担任领导职务务必谨言慎行,否则触犯天条,父母这么大的年龄,哪里能经受得起这样的打击?我是他们甚至整个家族、整个村落的骄傲和荣耀啊!不做官不要紧,但因为是权钱交易而被撸掉甚至法办,恐怕谁也接受不了。”

袁晋鹏安慰说:“老师,您过虑了,哪里有什么事。”

刘贞吉笑道:“晋鹏,这些天我想了很多,也是有感而发。将来,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听一听。驭人之术无非八个字:宽严有度,恩威并用。但做好领导不容易,有些教训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感悟。我奉劝你们几点,一是不要为自己的仕途设置目标,以免丧失做事做人的原则。千万不要用非常规、快速甚至违法违规的方式实现个人政绩,否则总有一天你会尝到恶果;二是珍惜每一个工作岗位,立志做大事未必做大官,要向前走未必向上爬。要相信我们的管理体制、人才选拔机制会不断优化。德才兼备、脚踏实地的能人一定有机会脱颖而出;三是不拉帮派、山头,也不攀附哪个高官的帮派、山头。否则一旦卷入帮派之争,做了炮灰还不知道;四是安贫乐道,把物质追求放到最低层次上,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五是生活作风正派,婚外情不一定触犯法律,但肯定违反党纪,而且影响恶劣;六是不仅要严于律己,还要管住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否则一旦因此出事,难辞其咎;七是对未来要充满信心,通过党内的自我纠错机制、自我净化机制,通过持续、深入的反腐倡廉活动,通过法治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健康。”

袁晋鹏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老师,您的教诲我一定牢记!”

刘贞吉接着说:“晋鹏,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我真心希望你和车林林今后能做一个心中有百姓的好领导。我最近老是睡不着,想了很多很多,检讨自己。痛苦啊,可眼泪还是流不出来。当时,我抹不开尹军萍的情面,没有坚持原则提出反对意见,客观上给田老板开了绿灯,造成一些国有资产损失。还有,我也未能免俗,逢年过节收了不少下属的红包。不收行吗?那你就是异类,你就成了同僚的敌对面,就成了下属眼中的无情人。好在收到的钱款我大多汇给偏远山区的希望工程办公室,有凭证,说得清楚。还有,以前没有重视雅贿的危害,觉得收一幅书法送一幅画无非朋友间礼尚往来,哪里知道其中暗藏凶险,今后千万当心。我想,主动承担责任也是一种态度吧。合适的时候,我会主动向省委检讨我在宋城国企改制中的过错。”

袁晋鹏说:“刘老师,您的问题最多是把关不严,问题没有那么严重。”

刘贞吉摇摇头:“问题虽然不大,但我们要把它放大,否则以后还容易重蹈覆辙。”

袁晋鹏突有所悟:“老师,我想起韦应物的那首词《胡马》。胡马在风雪中迷路时,从来不曾放弃找寻出路。”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刘贞吉很顺溜地背出韦应物的这首词,站起身缓缓走到窗前。

袁晋鹏见状跟到窗前。

“胡马迷路但矢志不移奋碲前行终究踏出了一条正路!”刘贞吉推开一扇窗户,寒风嗖嗖地往房间里刮,吹得他打了一个冷颤,只好又把窗户关上。侧过身,对袁晋鹏说:“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任何时候,不必投机,不必名利心太重,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就不至于迷惘。我如果不是在乎上官黎明的脸色,不是想尽快做市委一把手,何至于把关不严放弃原则。有人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他们哪里知道攀附高官和山头的风险。或许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受牵连倒下了。说实话,我骨子里一直拥护从严治党,只是为名利尤其虚名所累,一步步向现实妥协。但不管怎么样,坚持自己做人做事原则和底线很有必要。我很佩服宋、明两朝知识分子的气节。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这些人政治观点不同,但斗得光明磊落,纯粹是君子之争。有一个说法,说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个不对,否则明

(快捷键 ←) 上一页:第111章 书记还乡,亲情常驻一日春(2/3)章节列表下一页:完本感言(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