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国势最新章节列表 » 第056章 北方战争(31) (2/2)

第056章 北方战争(31) (2/2)

文/月影梧桐
国势 | 本章字数:1620.2万字 | | 国势txt下载 | 国势手机阅读
余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贸流通、医药卫生、教育科技、农林水利等各行各业都有了全面、飞速的发展,连带着社会问题亦解决了不少。

原来江南普遍存在的流离失所问题,得益于持续扩大的经济规模,无业人口被大批量吸纳进入了各种行业的工厂,成为新生的工人阶层;原来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残酷剥削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一方面,由于工业利润的刺激和相对于农业的高效益,很多中小地主都将土地变卖,筹资发展工商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变卖的土地除了一小部分被其余大地主吃进以外,其余都以市场价卖给了佃户,考虑到佃户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一次性付款,央行和财政部在秦时竹的直接过问之下,设立了中国农业银行,专门进行抵押放贷,通过20-30年的分期付款方式帮助农民购买土地。只要佃户以农地作为抵押,同时按照6的年息分期偿还,他就能购买足够一家耕作的土地。考虑到佃户原先如果租种土地需要付出40以上劳动成果的现实,那么这类分期赎买的方式大大有利于他们。

这种分期付款的方式迅速在大江南北推行开来,既解决了土地问题,又解决了部分欲从地主转变为工商业资本家阶层的资金来源问题——帐谁都会算,投资农业,一年大约是15-20的收益,投资工商业,收益率在40以上,甚至能高达60-80。

在另一方面,维持原来的固有剥削水平也相对不易。由于工业的持续扩张,除了无业居民被大批吸收之外,大量的佃农也被吸引到工人队伍的大潮中去。1914年,全国工人及其家庭总人口数不超过2000万,到1919年年初,按照规模以上的工厂数据统计就已超过5000万人,这还不包括哪些尚未完全脱离土地,在农忙时操持农活,在农闲时进厂做工的半农民、半工人。要想维持租佃农业,就势必只能降低剥削水平,实行减租,两相对比之下,封建农业退出便成为不少人选择的途径。

国民党嚷嚷了近10年的“耕者有其田”,在人民党手中,没有通过暴力和国家收购的方式便部分达到了目的,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其积极性却是世人公认的。孙中山就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承认:“兄弟原先对于土地问题的解决思路太过于理想化,秦大总统通过发展实业,推动农业改造升级的办法才是真正切实可行的路子。”

1914年以后,特别是中日冲突以中方最后胜利告终之后,中国无论经济还是政治,都处于良性发展的互动中。一方面是国际地位提高、原来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陆续废止,被侵占的权益逐次收回,对国民经济的超经济强制消失了,另一方面是得益于欧战的东风,迅速扩大的需求让工商业者在内的各行各业赚得盆满钵满。

(快捷键 ←) 上一页:第055章 北方战争(30)(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