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国势最新章节列表 » 第116章 安定山西 (2/3)

第116章 安定山西 (2/3)

文/月影梧桐
国势 | 本章字数:1620.2万字 | | 国势txt下载 | 国势手机阅读
闹出了纠纷,很多来东北的农民在山西本地都欠了一屁股债,他们想走,可是债主不依不饶地……”

“确实有这么回事。=但蓝天蔚有蓝天蔚的办法。他和赵戴文一商量,这里头欠债的老百姓,大多数都是当年为了应付官府税赋而不得不借下的高利贷,其情可原,政府应该予以支持……而那些放高利贷地。大多是本乡的富农、地主,没几个是好货色,于是他就听之任之了……民国法律中有一条。任何人不得自卖其身,也不得因为欠债而限制人身,那些地主老财是干瞪眼没办法……有几个不甘心,说是要打官司,哪怕远在天边也得抓回来。”秦时竹轻蔑地一笑,“打官司?哪有这么简单,蓝天蔚好好给了他们一顿教训……”

首先按比例缴纳诉讼费。有几个想想不太合算就不打了,还有的坚持要打;第二步是提供证据,借钱可有凭据。有些个是口头债务,没有凭据也不打了。当然,你如果拿出了凭据,这官司肯定是欠债的输定了。法院就判定,债主可以该农民家的财产清偿,可那些农民都是一贫如洗,逼得没办法才来东北地,哪有什么财产清偿?放高利贷的人就要求法院把人抓回来,可是法院表示国家有新条令,不能以欠债拘捕人身,建议他们去照民政部门想办法。民政部门表示这事有点复杂。虽然可以发公函要求别省政府协助查找。但要求债主提供逃债人可能的去向并缴纳10元地服务费……事到如今,只有干瞪眼啦。茫茫人海,去哪里找去?万一找不到,白白损失10元,很多人就只能作罢,打算拖到年底算帐。若是自己带人去抓,被内务厅知道了,那是要处罚的……

为了这事,政府和地主们关系闹得很僵,但粮价一下跌,问题就变过来啦,地主收租是按照收成收取的,但缴税是按照货币缴的,这一来一去,就有了差价。很多人不敢抗税,就到县里去请愿,要求减税……蓝天蔚大笔一挥,减税可以,而且是永久减税,但你们手里持有的高利贷必须有个解决法。如果还持有高利贷要求兑现,对不起,不得减税。

说到这里,秦时竹就笑了:“因而就有了那个债券折抵法。”

所谓“债券折抵法”是指将地主手中的高利贷借据转换成北疆建设公债,变私人之债为政府之债。这是蓝天蔚从秦时竹处得来的第二个连环妙计。虽然建设公债利率比不上高利贷,但毕竟是政府出面,信用比私人间借贷要可靠地多,而且从政府的做派上来看,扶持、帮助小农,为小农开脱是必然的,很多人一想,犯不着为这事和政府较劲,因此就按照高利贷地本金转换成了五年期的建设公债,年息七厘。这样既能保住本金,又能获得一部分收益,还能减税,也划得来,就都签了字。而事实上,这次减税本来就是在预计中的。

至于政府收购高利贷借据后,就立即通过北疆内部协作,找到原先从山西逃难出去现在东北落脚的欠债者。他们一听自己背负地债务已经大大减少,而且现在是政府持有,可延期偿还的消息,都喜形于色。所谓延期,无非就是新开垦的地每年再多收一些税罢了,比起以前的利滚利不知道要好多少。而公债折抵法则是秦时竹首肯的,这样蓝天蔚主政山西,秦时竹巡阅北疆,都获得好名声,得到了不少农民的大力拥护,人民党的牌子也更加响亮了。

自然,有些老百姓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无法在北疆的范围内找到,但蓝天蔚也不着急,毕竟这样地人不多,南方地人都纷纷跑到北方来谋生,南下的日子肯定不好混。

也有一部分放高利贷者混水摸鱼,伪造借据,没过多久就被赵戴文和内务厅查了出来,居然敢欺瞒政府、讹诈钱财?蓝天蔚下令严惩,统统予以罚款,视情节轻重,从10倍到30倍不止,也增加了收入,一来一去,政府不仅没有亏本,反而还捞了一笔。秦时竹说到这里,大家哈哈大笑,说蓝天蔚还是挺能耐地。

强龙不压地头蛇,蓝天蔚虽然是都督,但毕竟是外乡人,处理起政务来或多或少有些麻烦,减免高利贷一事要是没有本地集团的支持也不行。但这个问题上本地集团同样有他们的利益,以自己的行动切实支持了蓝天蔚。北方实业在山西投资建设了不少企业,里面吸收了大量的工人,这些工人很多都是破产农民,如果任由债主乱来,成天纠缠债务,岂非没人上工?为了保住这些工人,那些工矿老板和在里面有股份的议员,都强烈反对硬性遣返,要求执行人身保护条例,给了蓝天蔚极大的声援,才使债券抵扣法获得了成功。

“从短期来看,北疆方面增加了近 万的公债,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政府并不会在经济上吃亏,在政治上更因为能得到农民的拥护而巩固地位。现在官府和人民的关系,比起前清,是相当融洽了。虽然不能说一点问题也没有,但至少官逼民反这类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了。这样的投资,完全划算。”

禹子谟赶紧问,“那还有一个妙计呢?”

“修筑铁路。山西土地并不肥沃,收成也不是很好,但地租为什么这么高?主要人多地少造成的。如果能改变这个关系就可以扭转地租高昂的局面。从短期来说,不太可能增加可耕地,但却可以从减少人口,尤其是减少劳动人口这方面入手。”

“减少人口?怎么个减少法?”

“无论到东北开垦也罢,去山西工矿上班也

(快捷键 ←) 上一页:第115章 大农兴盛(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117章 溢出效应(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