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天兵在1917最新章节列表 » 1010.第1010章 远东之行(上) (1/3)

1010.第1010章 远东之行(上) (1/3)

文/马口铁
天兵在1917 | 本章字数:3470.45万字 | | 天兵在1917txt下载 | 天兵在1917手机阅读

李晓峰自然不会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马占山身上,从此人之前的表现看,在面临极大的困难和压力时他会摇摆,会对日本人妥协。而很显然,从1933年到1937年这一段时间对立志于抗日的仁人志士们来说,是一段特别煎熬的日子。

李晓峰可不敢保证马占山一直能在东北坚持到最后,自然的多选几个备胎也是必然的了。比如说冯玉祥他就非常看好。实际上冯玉祥对于苏联抛出的橄榄枝也相当的有兴趣,欣然接受了合作意向。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抗日热情最高的这两位,在当时来说势力并不大,属于流亡跛脚一族。马占山自然不用说了,部队被日本人打残了,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苏联境内躲避。而冯玉祥也强不到哪去,在中原大战中,他被“常氏物流公司”击败,被迫下野,其西北军也被迫接受“改编”,在此时哪怕是之前对他忠心耿耿的那些老部下,都不一定会听其命令了。

此时,在内蒙、华北和山西势力最大的是两家,退入关内的张少帅所部东北军以及醋老西阎锡山。实话实说,这两家矛盾重重,谁都不信任谁,指望他们全力抗日基本是不现实的。

而李晓峰其实最想争取的是张少帅,因为他退入关内的东北军实力和装备最好,而且大部分人都希望打回老家一雪前耻,如果东北军能豁出去抗战,不说收复东北,至少能暂时遏制日本人进入关内的野心。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张少帅本性软弱,面对虎狼一般的日本人首先从意志上都不够坚强,一直寄希望于所谓的国联帮忙抵制日本人,还以为吞并东北能满足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根本就不了解这群魔鬼有多么贪婪和残忍。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尤其是在南京方面的压力下,张少帅是步步后退,哪怕是苏联方面承诺援助,依然无法是他坚定抗日的决心。

对此,李晓峰也是无奈加遗憾,这就是张少帅的命,从本质上说这位真心是个公子哥,根本就不适合当军人、当政治家,可命运却鬼使神差的让他继承了这么一份基业。真心不知道这是他幸运还是不幸!

好在李晓峰也没有对张少帅报太多的希望,只要他的东北军不跟中央军一起给抗战添乱那就是谢天谢地了。

“准备了多少军火?”李晓峰又问道。

“已经起运和之前存放在远东的大约有步枪十几万支,弹药几百万发。”雅科夫报出了数据,“主要是统计数据比较混乱,相当一部分内战的剩余军火和相关物资还在重新整理和统计当中。”

李晓峰点点头表示了解,内战结束之后,红军就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员,一战和内战中剩余的军火大部分都被封存了起来,而且红军本来就是一只粗放性部队,管理上真心是比较马虎的。此时要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恐怕是比较为难的。

“为什么不直接支援红军的制式武器呢?和那些缴获和购买的外国军火相比,我们的制式武器保养更好而且后勤补充也更加方便不是吗?”

站在一边旁听了很久的雾风耶维奇忽然问了一句,对于他的提问,李晓峰只是笑了笑,朝雅科夫努努嘴示意他来回答。

“我们不适合直接支援中国的抗日力量,毕竟我们还没有做好同日本进行战争的准备,哪怕是局部战争的准备都没有做好。所以直接给他们红军的制式武器很容易给日本人口实,容易让我们在外交上陷于被动。而之前的那些战争剩余物资,就没有这种忌讳了……”

其实所谓的战争剩余物资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在波兰缴获的一战德国武器,包括大量g98步枪和08机枪(马克沁德国版),这些“破烂”之前都存放在波罗的海三国和白俄罗斯,给民兵使用;另一个就是一战日本侵占俄国远东时期留下的以及被缴获的部分日本军火,大部分都是三八式步枪及弹药。

对于俄国来说这些都是破烂,属于那种留在军火库里都嫌占地方的垃圾。但是对于几乎没有什么军事工业,军用装备基本靠进口的中国来说,这些垃圾就是宝贝了。

而且这些德国和日本垃圾对于中国来说还有后勤方便的意义,毕竟当年的中国最流行是德国的7.92毫米步枪弹(实际上是8x57j弹),不管是仿制88委员会步枪的汉阳造,还是常凯申倡导的中正式步枪,用的都是这种弹药。

至于友坂式步枪弹,随着日军大举侵华,相信从战场上也不难缴获。对于后勤薄弱的抗日武装而言,这两种弹药来源比较方面的步枪比莫辛纳干更加适合,而且苏联的压力也小。反正这两种步枪在中国是比较泛滥的,日本就算想从外交上找茬都没办法。

当然,这也仅仅是权宜之计,因为这批步枪的保存状态恐怕是相当不理想的,甚至有不少恐怕已经变成了烧火棍。等远东红旗方面军做好了相应的战争准备之后,也就不用这么偷偷摸摸的送垃圾了。

实际上在李晓峰设想中,马占山和冯玉祥的抗日武装能够保住察哈尔就算成功,只要能在长城以北占领一块能跟蒙古接壤的根据地,在未来就能比较方便的获得援助,才能坚持更久。

带着这样的想法,李晓峰再一次前往了远东,经过几天几天的跋涉,他抵达了共青城。和1919年相比,1933年的远东显得更加有活力了,大量的青年人涌入这座城市,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建设,这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无疑让人非常的感慨。

(快捷键 ←) 上一章:1009.第1009章 抗日人选章节列表下一页:1011.第1011章 远东之行(中)(1/3)(快捷键 →)